临港学院:构建 “三维一体” 课程体系,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文院教授孙大海 阅读:15 2021-11-08 09:48:49 评论:0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临港学院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与自身办学定位,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与封闭性,创新性地构建起 “通识教育 + 专业核心 + 实践拓展” 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识教育模块聚焦学生 “成人” 底色的培育,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起覆盖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健康生活四大领域的课程集群。学院不仅开设《大学语文》《哲学导论》等经典课程,还引入跨学科通识讲座与线上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与思想的碰撞中拓宽视野。例如,“临港人文讲堂” 每月邀请知名学者、文化名人开展主题分享,从 “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 到 “科技伦理与社会发展”,引导学生跳出专业局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同时,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程全过程,通过《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红色文化实践课程等,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让通识教育真正成为学生人格塑造的 “第一课堂”。
专业核心模块以 “强基固本” 为目标,紧密对接行业发展趋势与岗位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学院各专业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骨干与校内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定期调研岗位能力标准,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新增《机器学习基础》《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核心课程,并将 Python 编程、数据库技术等实用技能融入多门课程教学中,形成 “理论 + 技能” 双线并行的教学体系。此外,学院推行 “课程思政 + 专业教学” 融合模式,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入 “大国工匠” 案例,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结合 “一带一路” 倡议分析国际经贸格局,让专业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传递行业精神与家国情怀。
实践拓展模块致力于打通 “课堂学习” 与 “职场应用” 的壁垒,构建起 “实验教学 + 实训实习 + 创新创业” 三级实践平台。学院投入超千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验室、跨境电商实训中心等 20 余个专业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与 50 余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推行 “2+1” 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完成理论学习,第三年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由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同时,学院大力扶持学生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建设创客空间,开设《创新思维与创业管理》课程,每年举办 “临港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项目。近三年,学院学生团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30 余项,其中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项目还成功实现成果转化,获得企业投资。
“三维一体” 课程体系的实施,让临港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近五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5% 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 92%,不少学生入职后很快成为企业骨干。未来,临港学院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结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jiaoxue.edu.edu.mu/post/3469.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

    临港学院:构建 “三维一体” 课程体系,筑牢人才培养根基 -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