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 + 沉浸式”!历史学专业革新《文化遗产保护》课程

刘老师 阅读:6 2020-06-28 11:52:23 评论:0

  今年秋季学期,临港文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对《文化遗产保护》核心课程进行 “项目化 + 沉浸式” 教学改革,联合临港新区文旅局开展 “古镇文化遗产调研” 真实项目,让学生在田野调查与实践保护中掌握专业技能,课程成果获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奖项 3 项,学生撰写的 2 篇调研报告被纳入地方文旅规划。

  在临港古镇调研现场,2022 级历史学专业学生李悦正带领团队记录古镇民居的建筑结构。“我们不仅要测量房屋尺寸、绘制平面图,还要采访居民收集口述史,计算机学院同学帮我们搭建 3D 模型,艺术学院同学则设计保护标识。” 李悦介绍,团队完成的《临港古镇清代民居保护方案》,已被新区文旅局采纳,计划明年启动修缮工程,同时开发 “古镇数字导览系统”,通过 AR 技术还原历史场景。

  改革还引入 “沉浸式教学场景”,利用 VR 设备还原敦煌莫高窟、故宫太和殿等文化遗产场景,学生通过虚拟操作学习壁画修复、古建筑加固等技术;课程考核改为 “项目成果 + 现场答辩” 双重标准,由校内教师、文旅局专家、非遗传承人共同评分。据学院教学办统计,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比例从 25% 提升至 80%,毕业生入职博物馆、文旅部门的人数较去年增长 60%,部分学生进入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实习。

  “未来我们将与更多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合作,建立‘田野调查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专业能力,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输送优质人才。”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表示。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jiaoxue.edu.edu.mu/post/3968.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

    项目化 + 沉浸式”!历史学专业革新《文化遗产保护》课程 -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