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与教育技术学院联合开发 “智慧人文” 教学系统,创新教学教育

刘老师 阅读:13 2019-06-20 22:29:14 评论:0

  本报讯(记者 吴薇) 为推动人文类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近日,临港文理学院与教育技术学院联合研发的 “智慧人文” 教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针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类课程特点,打造 “线上资源库 + 虚拟课堂 + 互动测评”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已在两校 20 门人文课程中试点应用,覆盖学生 1500 余人,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智慧人文” 教学系统的核心模块是 “人文资源数字库”,由两校师生共同建设,收录了从先秦诸子典籍到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电子文本 5000 余部、历史影像资料 3000 余小时、文化遗址 VR 模型 200 余个。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可通过系统调取《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电子文本,对比分析文字差异;还能通过 VR 技术带领学生 “走进” 故宫、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址,实现 “沉浸式” 教学。“以前讲敦煌文化,只能靠图片和文字描述,现在通过 VR 技术,学生能直观看到壁画细节、洞窟结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临港文理学院文学系教师李娟说。

  系统的 “虚拟课堂” 功能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限制,支持师生开展线上实时互动。在《西方哲学史》课程中,教师通过虚拟课堂邀请国外哲学学者远程授课,学生可实时提问、参与讨论;系统还能自动生成课堂笔记,标记重点内容,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王鹏介绍:“虚拟课堂还设置了‘分组研讨’功能,学生可随机或自主组队,在虚拟研讨室开展小组讨论,系统会记录讨论过程,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互动测评” 模块则实现了教学评价的个性化与精准化。系统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指出知识薄弱点,并推荐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学生通过系统完成语法练习后,能立即获得错题解析和相关知识点链接,学习效率大幅提升。“以前做完作业要等老师批改才能知道对错,现在系统能实时反馈,还能推荐相关练习,我的语法水平进步很快。” 临港文理学院 2022 级学生张伟说。

  据了解,两校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 “智慧人文” 教学系统推广至所有人文类课程,并联合申报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临港文理学院教务处处长刘敏表示,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人文教育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尝试,将为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人文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jiaoxue.edu.edu.mu/post/3541.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

    临港文理学院与教育技术学院联合开发 “智慧人文” 教学系统,创新教学教育 -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