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赋能蓝海:海洋智能装备专业的破局之路
文院教授孙大海
阅读:16
2021-10-13 21:39:30
评论:0
当长三角海洋产业迎来智能化升级浪潮,临港文理学院于 2025 年 10 月获批的 “海洋智能装备” 本科专业,正以跨界姿态填补人才培养空白。作为区域首个聚焦 “海洋装备 + 智能技术” 的特色专业,其诞生源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2025》揭示的残酷现实 —— 我国海洋智能装备人才年均缺口超 5 万人。
该校构建的 “机械设计 + 智能控制 + 海洋工程”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水下机器人设计与应用》《海洋大数据分析》等 12 门核心课程中,60% 需在企业实训基地完成,每门实践课程均配备 “高校导师 + 企业工程师” 双指导团队。这种模式与上海海洋大学同类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更突出 “智能赋能” 特色,联合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共建的实训中心,配备 5 台自主研发轻型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深度 300 米)和 2 套船舶智能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可模拟 12 种海洋复杂工况。
产业基因的注入让教学更具实效。学生大二即可参与 “东海风电装备智能运维” 等真实项目,成果直接计入学分。师资团队更是 “双师融合” 的典范:校内 8 名教授中 5 人拥有十年以上研发经验,外加中船重工原总工程师张卫国等产业教授每周开讲 “产业前沿讲堂”。与上海电气集团的订单式培养协议更让人才出口清晰 —— 毕业生优先入职海洋装备事业部,起薪预计达 9000 元 / 月,优秀者还可获 5 万元深造基金。这一专业的落地,正是高校对接产业需求的生动实践。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jiaoxue.edu.edu.mu/post/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