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推 “跨学科课程思政” 改革 联合上海电力大学开发 12 门特色课程   

刘老师 阅读:9 2025-09-24 15:21:47 评论:0

  2025 年 9 月开学季,临港文理学院正式启动 “跨学科课程思政” 改革项目,联合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 5 所高校,共同开发《智能技术中的家国情怀》《海洋经济与绿色发展》《电力工程中的工匠精神》等 12 门跨校课程,打破单一学科思政教育 “孤岛效应”。该改革区别于传统 “思政课单独授课”“专业课程轻思政” 的模式,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程细节,形成 “知识传授 + 价值引领” 双主线。

  以《海洋智能装备设计》课程为例,授课教师(临港文理学院机械工程系王浩教授)在讲解 “水下机器人推进系统设计” 时,引入 “蛟龙号” 研发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科考中,克服设备故障、极端环境等困难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机械结构知识的同时,理解 “科研报国” 的内涵;在与上海电力大学合开的《智能电网应用》课程中,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李娟教授结合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1100 千伏昌吉 — 古泉工程)全球领先的成果,讲解 “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课后学生需提交 “技术方案 + 思政感悟” 双份作业。

  为保障改革成效,学校牵头组建 “跨校课程思政教研组”,由临港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红教授担任组长,联合 6 所高校共 28 名教师(含 12 名教授、10 名副教授、6 名企业专家),耗时 8 个月编写《跨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 3 套校本教材,开发 “课程思政案例库”—— 收录 “蛟龙号研发”“特高压输电技术突破”“港珠澳大桥建设” 等行业典型案例 46 个,每个案例配套 “知识点对接表”“思政元素挖掘指南”“教学实施步骤”,方便教师直接应用。

  2025 年秋季学期首批开设《海洋智能装备设计》《智能电网应用》《海洋生态保护与家国责任》《大数据伦理与社会担当》4 门试点课程,覆盖两校学生 800 余人。课后匿名调研显示,92% 学生认为 “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结合更自然,不生硬”,87% 学生表示 “通过课程更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较传统思政课 35% 的主动参与率提升至 72%。上海电力大学 2023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张伟反馈:“以前觉得思政课离专业很远,现在学智能电网时了解到我国技术领先全球,特别有自豪感,也更想在这个领域深耕。”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jiaoxue.edu.edu.mu/post/3184.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