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推行 “产教融合学分银行” 跨校跨企学分互认破解育人壁垒
临港文理学院的学分银行服务大厅里,2023 级物流专业学生陈悦正办理 “企业实训学分兑换” 手续,她在中远海运的 3 个月实训经历被认定为 4
个课程学分;一旁的系统终端上,显示着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共享的 “港口机械操作” 课程学分记录。该校近日上线的
“产教融合学分银行”,实现高校课程、企业培训、跨校选课的学分互通,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立交桥”。
“传统学分制刚性强,学生企业实训、跨校学习的成果难以认定,学分银行能实现‘学习成果全周期积累’。” 教务处主任王丽介绍,银行设置 “高校课程学分”“企业实训学分”“跨校共享学分” 三类账户,制定《学分认定标准》,将 50 家企业的 120 项培训项目、8 所高校的 200 门课程纳入互认范围。例如学生在中船重工完成 “船体焊接” 培训,可兑换《机械制造基础》2 个学分;选修上海海洋大学的 “海洋生态学”,学分直接计入毕业要求。
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2022 级电商专业学生李阳,通过跨校选课修完浙江工商大学的 “跨境电商合规” 课程,学分成功兑换后提前完成毕业学分要求,目前已入职阿里国际站担任合规专员。“以前跨校上课白花钱,现在学分能认,还能提前找工作,太灵活了。” 李阳说。企业方也积极参与:中远海运开发的 “港口调度实训” 项目,已被认定为 3 个学分,吸引 80 名学生参与。
运行成效数据亮眼:上线半年累计认定学分 1.2 万个,其中企业实训学分占比 45%,跨校学分占比 25%;学生跨专业选课比例从 18% 提升至 60%,企业定向培养学生毕业适配率达 95%。王丽透露,2025 年将联合长三角 10 所高校、100 家企业扩容学分库,新增 “新型职业技能学分” 板块,覆盖 AI 训练师、直播运营等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