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加入长三角海洋高校联盟 跨区域协同培育蓝色人才

刘老师 阅读:1 2025-09-20 17:48:28 评论:0

  临港文理学院的国际会议厅内,长三角 12 所高校代表共同签署《海洋产业人才培养联盟合作协议》,屏幕上展示着联盟首个联合项目 ——“长三角渔港智慧化升级联合研究”;线上分会场中,各校学生围绕 “临港与舟山渔港运营对比” 展开热议,弹幕区满是跨校交流的留言。该校近日加入长三角海洋高校联盟,开启跨区域学术合作与育人新路径。

  “长三角拥有全国 40% 的海洋经济总量,但高校间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资源共享不足,联盟能实现优势互补。” 联盟理事、该校海洋工程系教授陈悦介绍,联盟整合临港文理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 12 所高校资源,设立 “智慧渔港”“海洋环保”“跨境贸易” 三个专项工作组,首批启动 6 个联合项目,获长三角协同创新基金 200 万元资助。

  联合育人成为核心亮点。联盟推出 “跨校选课” 平台,学生可在线选修 12 所高校的 50 门海洋类精品课程,学分互认;开设 “长三角海洋夏令营”,每年组织 200 名学生赴上海、舟山等地的渔港与企业实训,2024 年已有 50 名学生完成跨区域实践。“在浙江海洋大学选修的‘渔港自动化调度’课程,让我参与了临港渔港的智能改造项目,跨校资源太实用了。”2022 级海洋工程专业学生林晓说。

  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同步推进。联盟每年举办 “长三角海洋产业论坛”,2024 年吸引 200 名学者参会,促成 8 项跨区域合作研究;搭建 “海洋资源共享数据库”,收录 12 所高校的 1000 份科研成果与 200 个实训案例;与长三角 20 家海洋企业共建 “联合实习基地”,实现 “培养 - 实习 - 就业” 闭环。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代表表示:“联盟为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高校智力动能。” 陈悦透露,2025 年将启动 “长三角海洋人才双学位” 项目,培养跨区域复合型人才。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