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推 “跨境电商双语课程” 改革 多语种人才对接 RCEP 市场
临港文理学院的跨境电商实训室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正用日语与日本采购商进行直播议价:“这款渔灯文创采用传统工艺,最低起订量 500
件”;一旁的教师通过多语种字幕系统实时纠正表达,屏幕上同步弹出 “起订量”“工艺” 的韩语、泰语对应词汇。该校近日启动的 “RCEP
跨境电商双语课程改革”,打造 “语言 + 电商 + 文化” 三维培养体系,精准对接区域外贸需求。
“临港对 RCEP 国家的跨境贸易占比达 45%,但 80% 的企业缺乏‘会外语、懂运营、通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负责人、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敏介绍,改革首批开设日语、韩语、泰语三个双语方向,核心课程涵盖 “小语种商务谈判”“RCEP 关税政策解读”“区域文化适配运营” 等,其中 60% 课时采用 “真实订单实训” 模式 —— 学生分组运营企业店铺,完成从选品到售后的全流程操作。
学生实战能力显著提升。2023 级日语电商方向学生陈雨团队,接手临港渔具企业的亚马逊日本站店铺后,通过优化日语产品描述与适配日本审美设计主图,3 个月内订单量增长 200%,单月销售额突破 15 万元。“课程里学的‘日本物流时效承诺话术’‘盂兰盆节促销方案’,都是企业急需的实战技能。” 陈雨说,团队已与企业签订长期运营合作协议。
校企协同保障改革成效。学校与 20 家 RCEP 跨境企业共建 “双语电商实训基地”,企业提供真实店铺与订单资源;聘请 15 名外籍商务专家授课,讲解目标国消费习惯;编写《RCEP 跨境电商双语手册》,收录 300 个行业术语与 50 个文化适配案例。数据显示,改革实施以来,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 98%,80% 入职外贸企业核心岗位,起薪较传统专业高 35%。刘敏透露,2025 年将新增越南语、马来语方向,覆盖 RCEP 主要贸易伙伴。